末日期权杠杆原理是怎么产生的?
与股票不同,期权价格受标的资产价格和波动率等因素影响,权利金价格波动并非线性。尤其临近交割日时,标的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会引发相关期权价格的剧烈变化,这也是业内俗称的“末日轮”行情。
末日期权,通常指临近到期日(一般是到期前最后几个交易日)的期权合约 ,其杠杆原理的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
末日期权杠杆原理
末日期权策略就是当期权临近到期日是,如果标的出现大幅波动,手中的末日期权将获得数倍的盈利。
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期权价值等同于期权内在价值加上时间价值组成,而一般期权可以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
实值期权有其内在价值存在,而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没有其内在价值,所以平值、虚值期权价值就是这个期权所有的时间价值。临近到期时,期权剩余的时间价值少,期权的价格就较低;一旦标的价格出现单边上涨或下跌,就会带动相应的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价格上涨,买入期权的收益就会成倍增加。
特别是虚值期权,相较于平值期权和实值期权,它的价格会更低,在同样的行情下,收益回报率会更高,可以达到小投入大回报的效果。
末日期权翻倍案例
正是由于即将到期的期权时间价值很低,紧邻现价的期权又几乎无内在价值,做期权权利方所需支付的权利金极少,而导致高杠杆,低价值的特性,导致在期权末日轮行情下,如果标的出现波动极大,做对方向的仓位将有巨大的利润。
对于期权买方来说,被称为“买彩票策略”。比如2019年2月25日曾经出现过的192倍期权合约,就是发生在末日轮行情下的一个有名的案例。
2 月 22 日收盘时,50ETF 现货价格是 2.618,行权价 2.8 的 2 月看涨期权是深度虚值期权,距离到期日剩三个交易日,24 日该合约结算价为 0.0003。
展开全文
暴涨原因:2 月 25 日,上证 50ETF 大涨 7.56%,这一涨幅直接将该深度虚值期权推入实值状态,期权合约的内在价值从零开始暴增。
同时,该期权临近到期,时间价值几乎为零,权利金基数极低,标的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期权价格对现货价格的敏感性极高,再加上当日大幅增仓放量,资金流入、交投活跃,共同促使了期权价格的飙升。
末日期权杠杆如何计算?
(一)简单杠杆倍数计算
常用的一种计算末日期权杠杆倍数的方法是:杠杆倍数 = 标的资产价格 / 期权权利金。假设标的股票价格为 80 元,某末日期权权利金为 2 元,则该期权杠杆倍数为 40 倍(80÷2)。
这意味着理论上,标的股票价格每变动 1%,期权价格可能变动 40%(实际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严格线性关系) 。
(二)考虑 Delta 值的杠杆计算
Delta 值衡量的是期权价格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对于看涨期权,Delta 值介于 0 到 1 之间;看跌期权 Delta 值介于 -1 到 0 之间。考虑 Delta 值的杠杆倍数计算公式为:杠杆倍数 = Delta×(标的资产价格 / 期权价格) 。
假设某末日期权 Delta 值为 0.6,标的资产价格 50 元,期权价格 3 元,则杠杆倍数 = 0.6×(50÷3)= 10 倍 。Delta 值会随标的资产价格、剩余期限、波动率等因素动态变化,因此这种计算方式能更精准反映期权杠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实际情况 。
虽然“末日轮”行情几十倍、上百倍的涨幅可能带来巨额收益,但在实盘交易中投资者还需要注意规避风险。“末日轮”行情并不是每次合约到期都会发生,其概率很小,交易中存在胜率低的问题。
那么如何规避末日期权的风险?
严格资金管理:由于末日期权的高杠杆效应,一旦市场走势与预期不符,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因此,严格资金管理至关重要。投资者应合理控制仓位,避免过度交易和追涨杀跌等行为。
关注市场情绪和交易氛围:末日期权交易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市场情绪和交易氛围。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而做出错误的交易决策。
熟悉交易规则和风险提示:在进行末日期权交易前,投资者应充分了解交易规则和风险提示信息。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风险控制点,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收益。
期权是什么意思?
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其核心本质是赋予持有者在特定时间内,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但持有者不负有必须执行该权利的义务。
标的资产:可以是股票、指数、期货、商品等,例如上证 50ETF 期权的标的是上证 5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行权价:期权合约中约定的买卖标的资产的价格,又称 “执行价”。
到期日:期权权利失效的日期,到期后合约自动终止。
权利金:期权买方为获得权利而支付给卖方的费用,也是卖方承担义务的补偿。
最后,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