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解读|员工持股两度因业绩受阻,来伊份再度回购欲重启员工持股计划
图源:来伊份官网展示门店形象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是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星级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2024年环境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评价】
——本文为“来伊份”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 王晓潇
员工持股计划两度受挫
6月23日盘后,A股“零食第一股”来伊份宣布已完成当前的股份回购计划。本次累计回购股份290.54万股,支付资金总额3022.36万元。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回购的股份暂时存放于公司开立的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后续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展开全文
这与公司此前披露的2025年经营计划相呼应。除延续上一年度加盟扩张、品牌建设等核心策略外,公司在经营重点中特别强调了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薪酬体系的优化升级。
不过,来伊份此前已经两次在员工持股计划上遇阻。
2022年,来伊份推出的首期员工持股计划要求“2022年营收较2021年增长不低于25%且净利润为正”,最终因业绩未达标作罢。
2024年,公司的第二期计划下调考核门槛,既可以2023年营收为基数,增长3%;也可以净利润为基数增长20%,考核方式更趋灵活。然而,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3.70亿元,同比下降15.25%;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全年亏损7527万元,连续两年呈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局面,致使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因业绩不达标提前终止。
今年一季度,来伊份收入10.48亿,同比下降1.23%,归母净利润1243万,比去年同期下降近八成。自2022年以来,公司各季度营收数据均有同比下滑。而6月初,来伊份还公告了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称控股股东将在7月至9月期间减持不超过公司3%的股份。
同期,行业内多家上市公司,如三只松鼠、盐津铺子、好想你、洽洽食品等均推出多种激励方式绑定核心团队,这些激励计划同样成败参半。
三只松鼠在2024年同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在2024年成功达成考核,同样顺利解锁激励条件的还有盐津铺子。
与三只松鼠、盐津铺子顺利推行激励计划不同,好想你、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等等企业在实施中遇阻。例如,洽洽食品的股票期权计划的首年目标即落空,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继续下滑,后续解锁难度陡增,且两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延期,至今仍处浮亏。
图:2024年零食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收入与利润情况
相比传统零食品牌面临业绩压力,量贩零食正在攻城略地。当前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93.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9.13亿元,2022年—2024年3年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近10倍,当前门店已经突破1.5万家。
光大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相对于传统零食专卖店,零食量贩业态的渠道利润更薄,通过高质价比产品吸引消费者,进而实现高周转。
鸣鸣很忙的毛利率仅有7.6%,拥有好想来量贩品牌的万宸集团,毛利也不到11%。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申万三级零食行业的主要公司中,2024年,来伊份以38.82%的毛利率高居行业榜首,高出平均值近8个百分点。
图:A股零食行业主要公司2024年毛利率
在一周之前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来伊份管理层,公司怎么应对量贩零食崛起。来伊份表示,量贩零食选品标准是好看好吃且低价,主打中低端的下沉市场,与公司消费群体有区别。公司仍会保持战略定力,建设多业态消费场景的生态大平台。
虽然公司否定介入量贩业态,但来伊份也在从传统零售向连锁管理服务+供应链平台转变。至2024年底,来伊份加盟店数量首次超过直营门店。
今年1月,来伊份与华东地区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养馋记达成合作,共建社区生态,此外,量贩品牌爱零食创始人近日在视频号以“连续剧”形式揭秘与三只松鼠收购案的谈崩细节时,首期视频中就提到,在与三只松鼠推进投资前,他曾计划约见来伊份实控人洽谈投资。
图:爱零食创始人视频号
产品吃出异物 再遇食品安全危机
2025年端午节前夕,来伊份因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有消费者通过短视频平台曝光,在其购买的来伊份蜜枣粽中发现疑似带有血迹的创可贴异物。随后事件迅速发酵,来伊份随即发布紧急声明,宣布下架同批次产品并启动内部调查。
在6月12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又有投资者就异物事件影响进行追问,公司回应称,相关问题仍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调查中,尚未有最终结论。
在传统零食行业,不同品牌根据自身战略,选择了不同的生产路径。一些品牌选择自主生产,一些选择自主与代工并行的模式;而来伊份则选择将所有生产环节外包给第三方工厂,自身专注于研发、品牌和供应链管理。
客观来看,代工模式虽能降低重资产投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质量管控难以穿透到第三方工厂的问题。 来伊份在上市之初的风险提示时就曾明确表示,OEM 模式下,产品质量受原料供应、代工厂能力、加工工艺及管理水平等多重外部因素制约,对企业自身的质量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应对代工模式下的质量风险,根据公司的ESG报告,来伊份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供应商选择上,公司通过生产资质、环境标准、质量体系等维度筛选供应商,动态考核划分为S-D五级,对前5%的S级战略供应商给予资源倾斜,对连续不达标的D级供应商强制退出。
生产过程监督方面,公司还通过驻厂审核、定期检查与飞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安全控制、生产过程记录、现场执行标准等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据公司披露,2024年累计开展162次深度巡查,倒逼代工厂严格执行标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代工模式独有的难题,而是休闲零食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无论是采用自建工厂的盐津铺子、洽洽食品,还是选择混合模式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又或是纯代工模式,产品几乎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舆论危机。
当前,行业内其他企业也在探索着质量管控新方法。例如,在今年2月战略发布会上,量贩零食头部玩家零食很忙宣布推出自有品牌,同时提出了一项新要求:自有品牌生产厂商安装 24小时生产监控摄像头,实现生产环节信息实时公开。
评论